秋分
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
秋季第四个节气
“八月中,解见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平分了秋季的意思。同春分一样,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过了秋分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早晚温差加大,气温渐渐下降,出门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与枝繁叶茂的夏季比起来,花木凋零、草枯叶落的秋季,更容易让人产生凄凉、抑郁之感。“悲哉秋之为气也”“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秋雨晴时泪不晴”等等,这种“秋季抑郁症”在古诗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小花仙中华美育诗词之美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约年-约年),字仲初,世称王司马,唐代诗人。擅长乐府和律诗,和张籍并称为“张王乐府”。
·趣味诗词·
这是一首在异乡的打工人因为在中秋节不能回家吃团圆饭而写的思乡诗。
唐代诗人王建非常擅长创作乐府诗和律诗,对推动当时的乐府诗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求学时代的王建和张籍是非常要好的同学,他们两个创作的诗歌都非常接地气,词句中处处体现了民间疾苦。
因为乐府诗广为传唱的特点,这些诗歌就像高流量的社会新闻,能够被执*的高层听到,从而及时调整*策。一定程度上,王建和张籍也通过诗歌帮助了人民改善生活。
王建出生微寒,一路靠自己打拼。年轻的时候从*参战,中年以后转文职,一生为温饱而奔波,兢兢业业。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个人经历,王建特别珍惜自己的工作。所以,就连中秋节这样的节日,他都不提休假,宁愿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也要坚守岗位。
王建的朋友听说他不回家过节,于是,就邀请他上自己家做客。
朋友的家宴丰盛又热闹,王建看着这份热闹,心里的寂寞和失落却一点也没有减少。
他离开宴席,独自站在朋友家的庭院中。更深露重,明月当空。无论人在何处,中秋的圆月是属于每一个人的美景。只是看着同样的美景,有人和家人举杯欢聚,有人却心怀思念无处诉说。而自己,就是后者。
在异乡独自过中秋节的人,从古到今,不止是王建,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王建那样用文字把自己的心情描写得细致动人,但当仰头看向明月,相信各位的心中都有同样的愁绪和相思吧。
那个中秋节的 ,王建怎么样了呢?应该是被朋友发现站在庭院里发呆,然后被叫回去继续喝酒聊天吃月饼了吧。
愿每一位离家打拼的人都有这样一份温暖的守候。
·十里桂花香·
夏安安
中秋连秋分,秋意分外浓。小爱,快看这漫山遍野的桂花,你可知道这最香的桂花是哪种吗?
雪城爱
最香的桂花非金桂莫属,花香浓郁浓烈,有个词是这么形容金桂的香——“十里飘香”。
夏安安
对。桂花的香味扩散的很远很浓郁,就算是隔着一条街,也能闻到桂花香。而且桂花的适应性特别强,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桂花。
说起桂花,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实视为“天降灵实”,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他们对后代又寄予殷切期望,因此人们又常常把儿孙称为“桂子兰孙”。
金鱼草精灵王龙雀
夏安安
不仅如此,人们还把高中的进士称为“蟾宫折桂”,把月宫称为“桂宫”,把月亮称为“桂魄”。苏轼就说过“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雪城爱
看来这桂花自古以来就深得大家喜爱。
据文字记载,桂花栽培的历史超过了年,在《山海经》《九歌》《上林赋》中,常有桂花、桂树的身影出现。到了战国,就有了食用桂花的记载,历经数千年,老百姓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美味,比如桂花糕、桂花茶、桂花酒等等。而在汉代,当时的人们又以桂为百药之长,认为用桂花酿造的酒能“饮之寿千岁”。
金鱼草精灵王龙雀
(温馨提示:未成年人禁止喝酒哦~)
雪城爱
没想到桂花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听说桂花酒还非常适合女孩子喝。
夏安安
桂花酒颜色橙*,入口花香浓郁,还带着一丝丝的甜味,很是好喝,而且桂花酒的度数不高后劲小,确实非常适合女孩子喝。爸爸说小孩不能喝酒,不过可以喝桂花酒酿,同样芬芳馥郁、甜酸适口。
雪城爱
好想品尝一下!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吴刚伐桂呢!
夏安安
哈哈小馋猫~吴刚伐桂只是古代神话传说之一,不如看看从太空站出差回归的三位“天外飞仙”吧!
雪城爱
吃月饼,赏明月,闻桂香,品桂酿,好不满足!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