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击表中“蓝色字”跳至相应文章链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下册教材(电子版)1电子课本┃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电子课本┃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3电子课本┃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4电子课本┃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电子课本┃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6电子课本┃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推荐阅读:(点击蓝字跳至相应链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13.《花钟》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艳丽、苏.醒、湿度、娇嫩、适宜、需要、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个别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2、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花钟。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花钟的组成、花开的原因、花钟的制造。2、花钟是什么样子的?花钟又是怎么工作的?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1.品读 段,了解花钟的组成。(1)我们先来解决 个问题:花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看 自然段。(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三句。我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3) 段三句话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你发现了吗?小结: 自然段都是围绕着第二句话写的。(4)教师引导:文中说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请你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花的名称。学生从文中画出: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5)教师提问:请你读读这句话,和书上相比你喜欢哪种表达?总结:把花当做人来写,抓住了花的特点,这样语句就更生动了。(6)自由朗读描写花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最喜欢哪种花?通过句子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课时 一、走进作者1、今天,我们认识一位科学家,他是法国 的科学家法布尔。 2、简单介绍《昆虫记》。 二、自学课文1、同学们认识那些昆虫,谁能告诉我们蜜蜂是一种怎样的昆虫?(会认路)2、今天法布尔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后举手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主要讲了法布尔为了验证密封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3、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三、学习生字、新词。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 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二、精讲课文(一)试验过程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读读 自然段,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2、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3、学生画,回答,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4、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5、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二)试验结果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继续默读第3、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 一段)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三、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15.小虾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9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2.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3.积累并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作者“围绕中心写具体,表达有序写清楚,用词准确写形象的写法。”读写结合,以片段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4.积累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小虾的可爱,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2、感悟作者“围绕中心写具体、表达有序写清楚、用词准确写形象”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教学过程 课时一、情境导入,激趣导题。1.出示实物(一只小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说你所看到的2.指学生回答,集体进行评价或者互相补充。3.老师:大家刚刚经过有顺序的观察,表达了自己眼中看到的小虾,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作者是怎样记录他眼中的小虾的。(板书:小虾)二、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1.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用笔画出拿不准的生字,带生词的语句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或句子的掌握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大缸、空隙、掀开、末端、一幅、钳子、搏斗、较大、腹部(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4.默读课文、谈感受。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出你对小虾的了解,谈谈作者对他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你呢?(老师要注意鼓励支持学生大胆表达。)三、互相交流,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一)自学指导。1.快速浏览课文一、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我”把小虾养在(),这些小虾,有的(),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填空,指名填空,齐读填空后的语段。(二)检查自学。1.这是作者从小虾的哪个方面进行描写的?(生活环境和外貌。)板书:生活环境样子2.小虾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学生交流,指名读 自然段。)3.对于小虾的外貌描写就是我们刚才所填写的。指名朗读课文原句: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4.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写了什么?(“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5.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小虾样子的可爱,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四、互相交流,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一)自学指导:1.出示自学指导:作者还从哪个方面写小虾的?请小声朗读第三自然段,看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画出来。2.小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二)检查自学:1.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作者选取了小虾的哪个方面来描写表现它的有趣呢?(生气时。)板书:很有趣生气2.小虾是怎样生气的?拿出笔画一画。3.作者是抓住小虾生气时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的?(动作)4.默读这部分课文,画出描写小虾动作的词语。5.从这些动作中,你觉得小虾怎么样?(十分有趣形态逼真)6.指名朗读这部分课文,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读出小虾的有趣。7.生气前的小虾在干什么呢?(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生气前的小虾这样悠闲自得,真有趣啊!)8.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句子。9.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出小虾的有趣。10.作者小结:在作者的笔下,小虾仿佛活灵活现地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因为作者不仅观察细致,而且用词恰当,描写形象,所以让我们感觉小虾生气时也有趣、可爱。(板书:用词准确写形象。)五、互相交流,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一)自学指导:1.出示自学指导:请小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看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画出来。2.小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二)检查自学:1.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我觉得该让它们在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2.为了让它们在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我”是怎么做的?(后来,我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捡了些石块放在缸里。)3.“我”为什么要采一些金鱼草,捡些石块放在缸里?(我们记得,小溪里的虾是挺喜欢钻到石块下面休息的。)4.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1)后来,我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捡了些石块放在缸里。(2)我们记得,小溪里的虾是挺喜欢钻到石块下面休息的。5.教师小结:这部分课文概括写我对小虾悉心照顾,表达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六、互相交流,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五、六自然段。2.互相交流:第五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虾产卵了,不久小虾也多了。)3.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正是因为“我”对小虾很关心,它们才会吃得好,玩得好,长得快,才会生出更多的小虾。)4.课文 一个自然段和 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五、六自然段七、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有趣、坏脾气的小虾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课文的写作方法,并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二、回顾课文,学习方法。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三自然段,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怎样把文章写具体的?(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2.像这样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那作者又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文章写具体的呢?(抓住了小虾生气时的动作,运用能表达特点的词语来写。)3.同学们不仅读书认真,而且还善于倾听,互相合作,作者正是运用了围绕着中心句,抓住小虾的动作这种方法才把这群小虾刻画的栩栩如生的。(板书:围绕中心写具体。)三、拓展练笔。1.平日里我们司空见惯的小虾,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了,这是因为作者喜爱小虾,和小虾成了好朋友,对它们进行过认真细致的观察,还因为作者运用了一些写的方法。2.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也见过不少可爱的小动物,你也来当一回小作家,像作者一样把它们写出来好吗?用“真”开头写一个片段,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喜爱。3.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通过学习,我们走进了妙趣横生的小虾世界;通过小朋友们的笔,我们对更多的小生灵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可爱的小生灵:看,花儿在悄悄开放;听,蜜蜂在窃窃私语……自然界如此奇妙,留心观察,会有更多新的发现。不管是天上飞翔的小鸟,还是花间嬉戏的蜂蝶,还有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儿,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四、作业:搜集阅读更多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教学板书小虾生活环境样子喜爱很有趣生气围绕中心写具体用词准确写形象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认识关键句,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寻找关键句,学会用关键句概括大意。2.培养在观察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习惯。3.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培养主动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4.积累古诗《滁州西涧》。教学重难点了解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寻找关键句;培养在观察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课时一、学习“交流平台”。1、课件出示《赵州桥》课文片段,互相交流。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2)这段话主要介绍了什么?(这段话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层次清晰,内容具体,介绍清楚。)2、课件出示《花钟》课文片段,互相交流。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2)这段话主要介绍了什么?(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层次清晰,内容具体,介绍清楚。)3.、教师小结:(1)像上面语段中“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样的句子叫关键句,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板书:关键句概括大意)(2)关键句的位置有的在开头,有的在中间,有的在结尾。(3)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就能概括这段话的大意。二、学习“词句段运用”。1.课件出示句子。(1)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2)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距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2.学生自由朗读两段话,互相交流,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前半部分是观察到的现象,后半部分是根据现象提出的问题。)3.教师小结: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习惯。(板书:主动思考提出问题)4.学以致用:(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试着照样子说一段话。(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3)师生评议,纠正说得不准确的地方。三、作业:把自己写得话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并认真修改。第二课时一、学习词句段练习。1.(1)课件出示--修改病句。①公园新设了有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2)小组交流,进行修改。(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①公园新设了有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两个”和“英国援建的”词序颠倒,意思混乱。)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成分残缺,不是“三年级全体”,而是“三年级全体学生”。)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过去”和“往”意思重复,去掉一个。)(4)课件出示,读读议议:2.认识修改符号。3.师生共同研读课本上修改的一段话,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增成分残缺的;删意思重复的;换用词不当的,调词序颠倒的。(板书:增删换调)4.课件出示:修改病句歌诀诊断句子的毛病,七个方面查清楚;一看成分缺不缺,缺的成分要补全,二看搭配当不当,不当之处改流畅,三看指代明不明,不明之处要注清,四看用词当不当,恰当词语来换上,五看意思重复否,重复词语要赶走,六看句子矛盾处,去矛除盾要摆平,七看分类当不当,异类事物另置放。5.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记住所学的修改符号,准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修改自己的习作。二、学习“日积月累”。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1)出示: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4)小组展开朗读比赛。2.简单理解,把握感情。(1)出示词语注释。①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③独怜:爱怜(一种对幽草的独情)。④*鹂:*莺。⑤深树:树荫深处。⑥春潮:春天的潮汐。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⑧横:指随意漂浮。(2)欣赏图片或课文插图。小组交流,结合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全班交流小结: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三、背诵古诗《滁州西涧》,课外积累更多的古诗。教学板书语文园地四关键句概括大意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增删换调滁州西涧(文章内容来自网络,经吕老师编辑整理,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若侵权,告知即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