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循着一条山路走时,只消走错一步就会滚下山坡。一种精神学说的基本目的,就是永远处在高度的警惕之中。注意力和机警,就是精神生活帮助我们开发的基本品质。理想的境界乃是同时完善地既宁静又警觉。”摘自马蒂厄。
很多事情,往往说得越多,越复杂,越不清楚分明,也越来越不彼此亲近。不如在起初,你在旁边,默默看着我,我心知你在看我,转过脸去,把眼睛微微掠起看往远处。那里有夏日夜色中的树枝,灯火星星点点。这一切令人心生感激。仿佛此刻的距离是彼此最为亲密的永恒。
河边上金鱼草蓬勃生发,用手抚摸过它密密排列的细小紫色花朵,在指尖嗅闻到叶片辛辣清凉的气味。事物只有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才能显示出它们独有的美感。没有隔离,也没有判断。心此刻是完整的,融化边际,与万物浑然一体。不这即是没有缝隙和缺漏的圆满。
成濑巳喜男的电影《浮云》。故事看似没有希望,表达出男女情爱肉身中腐烂不堪的部分。
感情在男女生命中的地位不同,这由生理性和社会性决定。在电影中可见,对现实呈理性态度的男子,不断地退缩、背叛、妥协、放弃,如同幼童般肆无忌惮无担当之意。对感情飞蛾扑火的女子,原本可以独自存活,却对熄灭的烟火大会充满留恋。拖拖扯扯,直到万念俱灰。
这电影可以成为了解男女情爱心理的分析总汇,但并不悦人也无鼓励。最终不过说明,男女属性不同,无法在灵*层面共存。肉身的痴缠又能维持到几时,这具躯壳终会有衰老病弱和命尽的一天。
微妙部分在于,它对诸多缺陷、丧失,流露出一种坦然的承当。即便是一段不伦恋,结局不堪,黑白基调中也有一种清透的理解力。其底处是一种怜悯。那些愿意把真相道出来的人,是不惧怕世间腐烂尸身的人。
上海春天好光景,工作没有头绪,内心也按下了暂停键,错过好光景有丝许遗憾。只能继续工作,投身其中,在过程中再逐一解决问题。饮食控制,喝了非常多果汁。身体轻了许多可以缓解大脑神经产生的压力。
单纯而连续地写。在内心慢慢琢磨、改变、调整,像做一幅刺绣。如果能训练自己保持这种恒定,那么,有一天我会知道空的含义是什么。
解脱者指导我们,时刻活在当下。珍重对待眼前和手中的这一刻。眷恋与执着是徒然,变动与破灭则威力巨大。沉溺其中不过是一种懒怠的放纵。需保持警惕的抽离,重复练习不被回忆、惯性、人性的限制所束缚。适当地,及时地,把它截住。果断,分明。多情和无情都是一种修行。
什么是爱。爱,不能说。说出来的都有偏差,被两个人的观念撕扯,失去完整,也不再单纯。爱没有形状,没有性质。它是一种体会,带着禁忌,那是神赐予它的深沉。你以为你知道什么是爱,但它不是人的声音能够发出来的。
孤身女子正独自在海上游泳。她漂浮于海面这么久,以致路过的人以为她已死去。终结旧日生活,带一只行李箱,奔向遥远而陌生的他方,寻觅到一座山顶旧屋停留下来。远眺大海,独自存活。
幼海